2月25日,1名来自赤塔的14岁少女尝试卧轨自杀。
2月27日,1名来自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15岁少女跳楼摔落在雪地上,身受重伤。
5月末,一名来自中国的17岁苏州少年进行自残,险些结束生命。
而所有这一切,背后都游荡着同一个幽灵——“蓝鲸游戏”,截止到2016年4月俄罗斯境内已经有130余名青少年自杀,其中大多数自杀事件都被俄媒打上了“蓝鲸游戏”的标签。
“蓝鲸游戏”并没有像它的名字一样静谧美好。百度搜索“蓝鲸游戏”,一个友情提示映入眼前:请远离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活动。这款游戏发源于俄罗斯,是2015年由一位心理学系大学生发明出来的网络自杀游戏。游戏参与者一般都是10-14岁的青少年,他们完全接受游戏组织者的操纵和威胁,最终只能结束生命。如今这个游戏在向全世界扩张,中国也没能幸免。
这个死亡游戏的过程是:当一位有消极念头的年轻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特定的标签或者参与特定的组织后,会有组织者来主动联系你,并且要求你提供身份信息、父母信息甚至是裸照,接下来在特定时间段例如50天内,需要完成各种任务,例如每天早上4点20分起床、看恐怖电影、用刀在手臂上刻蓝鲸图案,最后会收到结束生命的指令,一旦违背组织者的意愿,就会受到辱骂和威胁。这是一种从引诱、指示再到威胁的天罗地网,身心健康有问题的青少年很容易陷入旋涡、失去生命。
首先,这个游戏不是从零到一的洗脑,而是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加深和催化。很多青少年由于父母角色缺失、家庭关爱不够,或者遭遇升学压力以及社群交往障碍,身心已经出现不协调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有组织有预谋的“蓝鲸游戏”更加容易趁虚而入,通过组织的假象,让青少年有暂时的归属感,从而引发后续的自残、自杀行为。
其次,这个游戏不是一步到位的。在游戏任务列表的设置中,组织者会先灌输给青少年一种意识: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以S开头的,例如semiya(家庭)、Saturday(星期六)、 sex(性)以及suicide(自杀);之后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肥婆”“废物”这种自我贬低的暗示,逐步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接下来会引导他们进行自残,用刀片在手臂上刻下不同的图案;然后频繁质问这些青少年:这样无聊的日子还打算过多久;最后下达自杀命令,规定时间节点,要求他们完成任务。
最后,“蓝鲸游戏”值得我们家长引起重视。有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就是在家长的忽视下逐步加深的,正是因为没有在家庭和学校中感受到温暖,死亡游戏才有空可钻。而且心理健康不重要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这个世界有些人站在太阳下有些人就会处在黑暗中,面对忧郁和无助的孩子们,不管是作为家长、老师或者同学,都应该耐心倾听,善意排解,站在孩子身旁一起帮他们解决困扰。
幸运的是,2016年底游戏发明者菲利普·布德金已经被俄罗斯警方逮捕。2017年5月12日,北京网信办等4家管理部门,腾讯、新浪微博、百度等8家互联网站联合通报近期对“蓝鲸”游戏的治理。公安部已全力出动,遏制严打“蓝鲸”游戏。
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接触或者参与“蓝鲸”游戏,请毫不犹豫的伸出举报的双手,为我们青少年撑起一片蔚蓝明净的蓝天。举报方式如下:
1、登录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www.12377.cn
2、登录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www.cyberpolice.cn
蓝鲸,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动物,生活在温暖海水和冰冷海水的交汇处。小编心目中的“蓝鲸”游戏应该像它的名字一样美好、有生机和活力,如果有一套善良的“蓝鲸”游戏,它应该让青少年感受到更多生活的温暖和希望,比如引导青少年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以下任务:
1、对爸妈说我爱你。
2、听十首美妙的歌曲。
3、写三首诗。
4、和好朋友去郊外野餐。
5、真心夸奖好朋友一个优点。
6、帮爸妈完成一次家务。
7、给自己买一双新鞋子。
8、看完一本经典名著。
9、按时早睡,不要熬夜。

10、给慈善组织捐款。
11、参加一项体育运动。
12、帮爸妈买一次早饭。
13、参观一个博物馆。
14、做一次志愿者。
15、吃一顿自己喜欢的大餐。
16、给一家杂志社投稿。
17、哼着歌去学校。
18、画一幅画。
19、交一个新朋友。
20、背一篇英文短文。
告诉那些可爱的青少年们:有些时候,不要害怕被黑暗打击,如果黑暗瞄准攻击你,那么因为你就是光本身。愿每一个青少年都温暖如初。
- END -
文章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